辽宁:设立退休审批预约制度 提高办理效率
(注:鲁迅《连环图画辩护》,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二年《文学月报》,后编入《南腔北调集》。羿作为有穷族的首领,对于当时部落集群主体华夏民族是有力的威胁,于是本作为普通凶器的桃棓便因此得到了升华,成为可以殴杀鬼神的法宝。
董仲舒进一步发展为天人同构物类相感,借天意来警示君主顺天敬德。庄子设置的这个画面,其对比极其强烈。
东汉张芝创今草,世称张芝为草圣。且古代人宽袖大袍,手炉可置于袖中或藏在怀中带着,所以又有袖炉、捧炉的雅称。
资料图后来蒋氏又撰写了《因是子静坐法续编》,风靡一时,全国上下静坐成风。从此,雨巷的青石板上永远听得见孤独的清响。
肖永明说。
这需要很多人做具体的工作,这不是一两个学者能完成的,它需要社会团体加入进来,需要国家政策上适当的配套措施。
千万不要读经界里面先出现一些激烈性的语言。综合构成了文人清居生活的物态环境。
所以妈妈要注意一下他看什么书,如果他看书看的是好书,只要他喜欢,那功课不好没关系。
历史上,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传统社会发挥的具体作用有哪些?这一农业社会的认知体系,在现代社会有何功能?如何让习惯都市生活的年轻人了解二十四节气?澎湃新闻第一时间专访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他曾为此次申报工作提供部分学术支持。我们这个民族不是通过话语系统去控驭、以法律架构去构造的一个民族,我们是回到道,回到理,不是不重视客观法,而是更重视存在生命的一种律动性,所以道不是客观法则,而是客观法则之前所存在的律动,所以一阴一阳之谓道。
他们读了书,明了理,既不能兼济天下,又不甘失落人生价值,便只有独善其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揣摩收藏法书名画古玩,在自娱中寻找独立的理想人格,寻找自我实现和自我充实,以超然的态度过隔世的生活。
其实,雨水远不只是落在诗人里,它公平地落在众生心里,从无分别之心。
杜甫诗才卓尔不群,诗歌成就登峰造极,但吊诡的是唐人不学杜诗,直到北宋年间苏轼、黄庭坚等人登上诗坛,杜诗才为人们所推重,迎来了接受史上的春天。所以囹圄怎么写呢?一个框框里面一个命令的令,圄就一个框框里面一个吾,就是我被国家的命令关在监牢里叫身系囹圄。
辽宁:设立退休审批预约制度 提高办理效率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普通高考或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的全国性考试之一,全国各地均于每年的6月7日开考并依各省情况持续2至3天。 高考以省为单位。虽然名义上为全国统一考试,但部分地区自2001年起全面或部份采用自主命题的试卷,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山东、江苏、湖南、福建、四川、江西、安徽、浙江、陕西、宁夏、辽宁、湖北、广东、海南等省、直辖市、自治区。高考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全国卷考试内容由中国教育部统一划定,自主命题的省市由该省市教育考试院确定考试范围。
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简称。高考制度,1952年实行,1965年废除,1977年末恢复。是对中国学生高中三年学业水平的一次总结,是一种相对公正、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 以此次成绩为依据,国家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分配进与其自身学习能力的学府。一些学习意志强的优秀学生有机会进入优秀高等学府,是中国最重要的考试之一。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之一,也是国家教育考试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校入学考试分为普通高考、高职单招、成人高考和自学考试。
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资格的途径之一,也是国家教育极为重要考试之一。
高考并非中国公民获取文凭学历的惟一途径,还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学历教育等途径,所取得学历是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学历。高考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教育部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考试院命题,每年的6月7日、6月8日考试。
高考是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基本制度,中国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这一制度曾显示出选拔人才的优越性,深深地影响了东亚各国。1905年,清廷出于发展新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需要,废除了科举制度,转而引进西方的学校考试制度。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的建立,就有这样两个重要来源:一是科举考试制度所形成的传统考试思维和价值,二是西方现代考试制度的模式和手段。
1904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
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中国现代教育登上了历史舞台。
1936年全国已经有100多所大学。当时的高考制度是各所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
1952年中国建立起来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统一高考招生能更好的显示出公平,也适应了当时国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
1977年邓小平出任国家副总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也挽救了整个中国。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实行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1983年,英语被正式列入高考科目,后来理科又增加了生物科。
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同年,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并于当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 1985年以后,高考改革的总体趋势向减少高考科目方向发展。先是将理科7门、文科6门各减为3+2共5门,上海则实行3+1方案。同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
1989年8月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逐步在全国推行。
1995年高考生物和地理被取消高考,名义上是为学生减负,结果非但减不了负,还导致学生地理和生物知识的贫乏。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
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并轨改革。
1999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大学招生扩大了将近3倍,“大众化教育”逐渐取代“精英教育”。高校毕业生缺乏技能、就业困难等问题,引起了人们对扩招的反思。
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
2003年教育部批准首批22所高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作为一种新的选才方式,10年来自主招生的试点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已有90所;类型逐渐增多,有“自主组织测试”、“校长实名推荐制”、“自主招生联考”等形式。
2008年中国开始启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年2月公布公开征求意见稿,7月发布经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全文。这一文件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为高考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2013年底,教育部官方披露了已经制定完成的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的部分细节。在高考改革中,将探索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的改革,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
2014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把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定位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袁贵仁指出,今年教育部将出台招考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开展改革试点;改进考试内容,完善国家考试题库等。
2019-02-19,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
2019-02-19,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今年的高校招生做出部署。《通知》指出,要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及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向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省份倾斜;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2019-02-19,山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近日印发的《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山东夏季高考将自2020年起取消文理分科,高中生可自主选择3门等级考试科目。
在很多省市,高考每年仅举行一次(少数省级行政单位每年举行两次高考,多增加的一次称为春季高考)。
旧时高考时间为7月7日、7月8日、7月9日,从2003年起,高考时间改为每年的6月7日、6月8日、6月9日。部分省级行政单位高考安排为:6月7日09:00:00—11:30:00考语文,15:00:00—17:00:00考数学。6月8日09:00:00—11:30:00考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00—17:00:00考外语(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部分省级行政单位英语/日语/俄语有听力考试)。
1、“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即"3+X")
其中,“3”—“语文、数学、外语”,“X”指由指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从文科综合(涵盖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涵盖物理、化学、生物)2个综合科目中选择一个考试科目。此方案是目前全国应用最广,最成熟的,最被人们接受的。总分750分(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00分)。
2、“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自选模块”
省级应用行政单位:浙江省。
经过教育部批准,从2009年起,浙江省实行“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自选模块”高考方案。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00分,自选模块60分,高考总分为810分。
考试具体时间:同上
3、“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基本能力”
应用省级行政单位:山东省(2007年—2013年)。
经过教育部批准,从2007年起,山东省实行“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基本能力”高考方案。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240分,基本能力60分,高考总分为750分。
经过教育部批准,从2014年起,山东省实行“3+综合1/综合2”高考方案。
具体考试时间:同上
4、“3+1”
省级应用行政单位:上海市。
经过教育部批准,从2012年起,上海市实行“3+1”高考方案。“3”—语文,数学,外语,“1”—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150分,总分600分。
事实上,全球都有“高考”。比如,美国有SAT(Scholastic ******essment Test 美国高中生进入美国大学需要参加的考试),英国有A-Levels(中学高级水平考试),这些都是学生进入高等教育的必需,是选拔人才的手段。不同的是,社会教育资源的丰富,职业教育的发达和成熟,人们对成才道路的宽泛认知等,从某种意义上冲淡了人们对能不能进入高等学府这个问题近乎“刻薄”的强烈情绪;东西方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疏密的不同,也从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了两者对于孩子“成才”和“成人”的不同期许。
法国高等教育结构较为复杂,学位种类独特,高考制度也有别于中国等许多国家。 法国高中生进入大学深造的必要条件是首先得到由学校统一颁发的高中毕业证书,然后再参加高中会考(BAC)。原则上说,所有通过高中会考的高中生,即获得BAC的人,均可申请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但是医学系、牙医系、药学系及技术学院等除外。由于名额有限,这些院校和专业一般采取淘汰制招收大学新生。
英国中学生初中毕业后,就要参加一个重要的GCSE考试(类似于中国的会考),即普通中学教育证书考试,通常要考8至10门课程,在规定的时间全国统考。希望继续进大学深造的学生,则还要继续在高中学习两年,专门为进入大学的高考做准备。这种教育在英国也叫做延续教育。
高考的录取方式多数采用网上录取,对考生的录取是根据考生的分数及所填报的志愿来进行的。如今所采用的志愿填报方式,将全国的大学分为若干批次,主要有“提前批”(军事类院校)、“第一批”(一本大学,包括全国重点大学、普通1本大学)“第二批”(普通2本大学:包括,公二本、民二本)、“第三批”(3本,主要包括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院校)、民二本、“第四批”(高职高专 学校,即专科)。此外,还有许多高校进行自主招生,但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应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 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各年报考录取人数一览表(包括专科学校)
年份 | 报考人数 | 录取人数 | 录取率 | 备注 |
1977年 | 570万 | 27万 | 4.8% | 无 |
1978年 | 610万 | 40.2万 | 6.6% | 原计划招生29.3万人,后增加近11万人,共录取40.2万人 |
1979年 | 468.5万 | 28.4万 | 6.1% | 全国高考首次统一在7月7—9日进行 |
1980年 | 333万 | 28万 | 8.4% | 预选制后,大约只有40%的学生有资格参加高考。报考本科院校的考生外语成绩按30%计入总分。考试成绩只通知考生本人,不张贴公布。取消考生查阅试卷的规定。 |
1981年 | 259万 | 28万 | 10.8% | 理工农医类加考生物,按30%计入总分。 |
1982年 | 187万 | 32万 | 17.1% | |
1983年 | 167万 | 39万 | 23.3% | |
1984年 | 164万 | 48万 | 29.3% | |
1985年 | 176万 | 62万 | 35.2% | ` |
1986年 | 191万 | 57万 | 29.8% | |
1987年 | 228万 | 62万 | 27.2% | |
1988年 | 272万 | 67万 | 24.6% | |
1989年 | 266.18万 | 40万 | 15% | 计划招生64万。因当年重大事件,实招不足40万。 |
1990年 | 283万 | 60万 | 22% | 当年起,普通高校开始收取学费(一般年收取150元-420元),且学费逐年增长。 |
1991年 | 296万 | 62万 | 21% | |
1992年 | 303万 | 75万 | 25% | |
1993年 | 286万 | 92万 | 34% | |
1994年 | 251万 | 90万 | 36% | |
1995年 | 253万 | 93万 | 37% | |
1996年 | 241万 | 97万 | 40% | |
1997年 | 278万 | 100万 | 36% | 首次突破100W大关 |
1998年 | 320万 | 108万 | 34% | |
1999年 | 288万 | 160万 | 56% | 高校大规模扩招开始,当年招生160万人,同比增长52万人,增幅高达48%。 |
2000年 | 375万 | 180万 | 49% | |
2001年 | 454万 | 260万 | 59% | 录取率首次突破50% |
2002年 | 510万 | 320万 | 63% | |
2003年 | 613万 | 382万 | 62% | |
2004年 | 729万 | 420万 | 61% | |
2005年 | 867万 | 504万 | 57% | |
2006年 | 880万 | 530万 | 57% | |
2007年 | 1010万 | 567万(计划) | 56% | 与30年前报考人数极其接近,但是录取比例约为2:1。 |
2008年 | 1050万 | 599万 | 57% | |
2009年 | 1020万 | 630万 | 62% | |
2010年 | 957万 | 657万 | 69% | |
2011年 | 933万 | 675万 | 72.3% | |
2012年 | 915万 | 685万 | 75% | |
2013年 | 912万 | 694万 | 76% | |
2014年 | 939万 | 698万 | 74.3% | |
2015年 | 942万 | 700万 | 74.3% | |
2016年 | 940万 | 705万 | 75% | |
2017年 | 940万 | 700万 | 74.46% | |
2018年 | 975万 |
一、高考的恢复和重建时期(1977年-1984年)
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主持了高考的恢复工作。当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生招生工作的意见》。
今天看来,邓小平当年在那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刻所做出的恢复高考的决策,其意义早已超出了高考本身。人们说,1977年的中国没有冬天。在这个涌动着春意的冬天里,中国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和科学的春天。
二、高考的多元化改革时期(1985年—1998年)
1985年是我国高考体制改革的重要年份,出台了一系列高考政策和实验方案,是高考改革真正全面展开的开端,政策措施主要有:
(1)实行招生多元化。
(2)实行高中会考制度。
(3)实行“3+2”方案。
(4)推进标准化考试。
(5)试行保送生和招生并轨改革。
三、高考的深化改革时期(1999年—2009年)
●1999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公布了全国高考改革方案,揭开了这一时期高考改革的序幕。
●1999年教育部开始推行“3+X”科目考试方案。
●2000年后,开始探索一年两次高考。
●2001年,江苏的东南大学等3所国家重点高校率先实行了“自主招生”的试点工作。
●2004年教育部将山东、宁夏、广东、海南4省区列为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首批实验区。三年后,高中课改四省区开始了第一次自行命题高考。
●2008年开始实行平行志愿录取。
●2009年部分省份开始试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开展单独招生改革试点。
四、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10年—2014年)
●2010年,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发布,“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成为高考改革的三大关键点,高考改革正式进入“窗口期”。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高考改革被纳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高考改革方案出台箭在弦上。
●2019-02-19,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4份重要文件。
●5天后,《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
五、全面推进阶段—新高考改革(2018年—)
2014年,新一轮高考改革启动,浙江、上海率先试点,从2014年-2017年,完整地走完了第一轮高考改革的实践。而继2017年北京等4省市启动高考改革后,2018年,高考改革将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多个省市宣布启动新高考改革。
其实高考是连接两头的,在过去的3年中,大家更多关注了新高考改革对中学的影响,但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对高校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将是深远的,也是巨大的。
1.按专业报志愿,将从根本性上改变千校一面的状况
新高考改革中,在考试的制度设计上,与历史上做科目调整的改革不一样,语数外之外,增加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作为录取的两个关键分数依据之一,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根据新高考改革方案,学业水平测试将允许考生在理化生史地政6门中(浙江是7门),自选3门作为选考科目,成为高考录取的分数依据。学生有选择权,高校也有限制权,总不能你选考史地政,还能读物理专业吧。于是高校需要根据大学专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对相关专业的选考科目提出要求与限制。这就是双方的选择权,正因为此,导致了录取规则的大调整。
2.合并大类招生,将有力推进按大类宽口径的培养模式
因为按专业录取,也导致高校不得不合并大类招生。
一般一所高校在当地招生总量虽然不小,少则几十,多则几百,但是如果按专业分配,就往往只有几个,最多十几个,一旦按专业单独报考录取,就容易导致没有人敢报。于是很多高校在浙江的招生都进行了按大类合并,这样一个大类专业招生人数就会多很多,也更容易吸引人报考。如清华大学本来有49个专业,从培养角度合并为16大类,但在2017年浙江的招生中,清华大学进一步把所有招生专业合并为7大类。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倡导高校搞宽口径培养,但高校专业却是越分越细。此次招生制度的改革,在录取上的这一变化,导致高校不得不从招生开始就是宽口径,这样在培养上搞宽口径就比较顺利,水到渠成了,这也是新高考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一个积极影响。
3.学科专业更重要,高校将进入“全员宣传”阶段
新高考制度下,不仅是学校的知名度,各专业的知名度也同样重要。如果不为考生与家长所熟知,不仅是报名人数少,志愿排名靠后,甚至会出现无人报考的可能。
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学校与专业的宣传就尤为重要,这已经不再是招生办几个人的事情了,而需要我们各院系的专家走进家长,走进学生,向他们宣传介绍各自专业所长与优势,否则就可能陷入生源质量下滑,甚至无人报考的尴尬。
4.关于人才培养,新高考必将对高校传统模式提出挑战
去年新学期开学,在部分高校出现了对2017级浙江新生补课的现象,传说复旦大学在新生的物理学科相关测试中出现浙江、上海考生成绩显著落后的现象。
在新的高考制度下,各高校需要针对自己在相关学科与专业上的要求,制定针对中学生的选科选考要求,与以往相比,这是一个新的问题。教育部已经根据浙江、上海试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出台了新的高校专业选考的指导意见,各高校既要考虑自己学科培养人才的需要,又要平衡报考人数与质量,甚至分数的面子问题,如果处置不当,很容易引发类似物理学科选考人数波动的问题,带来人才培养的新问题。
本词条内容由国搜百科根据相关资料编纂,仅供参考。如有问题,可联系我们修订、完善或删除。也欢迎更多热爱知识共享、有志于词条编纂的专业人士参与国搜百科创建。联系电话:010-87869809 合作邮箱:baike@chinaso.com 交流QQ群:5332181520
安龙县 | 连城 | 密云 | 光山 | 团风 |
汶上 | 崇左 | 二连浩特市 | 纳雍 | 措勤县 |